在思考新能源汽车行业何去何从之前,我们应该先明白一点,就是汽车行业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汽车行业不是简单的技术、商业问题。涉及多个领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产业,甚至关系某些大国的经济地位,比如日德等国。
汽车及其配套产业涵盖面积广,拉动就业大,其中就包括零部件制造、橡胶制造、能源,可以说是动一发而牵全身。
而新能源汽车更是将信息产业加入其中,这就意味着以新能源汽车为储能终端的能源互联网、汽车物联网、信息互联网将会互相融合。其对人类社会的改造远不止在通行方面,而是会涵盖到各个方面。
最近一次产生这样巨大影响力的还是手机行业,就拿手机来举个例子。
1.手机市场经过混战,最后只剩下两大阵营以安卓系统为核心的开源、以iOS为核心的封闭。并且最后留下几家行业龙头。
2.以手机为核心,衍生出依赖于手机网络等各色互联网产业,外卖、共享出行、移动支付等。
3.改变了传统格局,颠覆了传统手机市场,导致一些发达国家没有跟上互联网时代而造成了经济发展迟缓等问题。
新能源目前的处境与当年触屏手机类似。
一旦把握好机会,中国将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目前燃油机高端品牌多为日德美英等国:
中国上榜寥寥无几
内燃机发明多年,各种专利技术都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
国产燃油车处处受限,新能源的出现正好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凭借我国电池的领先地位,对新能源汽车的开放态度,有机会成为新能源引领者。
欧洲等国虽然在汽车行业根深蒂固,但是新能源领域与传统内燃机行业不是一个赛道,我们的机会更多,把握更大。即使欧洲新能源产业奋起直追,也不会有当初bba对供应链垄断的时代。
比电池成本,落后于中日韩;
比智能化,已经落后一个智能手机时代。
未来十年,我国车企有望晋升全球十大汽车品牌。
德国在中国的中高端市场将不断被新能源汽车压缩,日本在中国中低端市场也将处处碰壁。考虑到汽车产业的支柱地位,未来汽车产业将越来越封闭,国内的需求将由国内自己供给,也就是所谓的自产自销 。
意味着进口汽车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优势。
反观我们中国,积极的政策,引进特斯拉,鼓励发展新能源,给予优惠政策。并且
L4全自动驾驶一旦实现,将是对传统汽车行业的真正降维打击。
目前从政策到技术到法规,我们国内实现的可能性最大,多个城市都已经在试点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
可以这么说,未来十至十五年内
新能源汽车行业都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