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我们聊到未来智能汽车会推动万物互联的发展,会推动新一轮数字智能信息技术革命,那根据当前世界政治和汽车产业格局,未来哪些国家会在这一次智能汽车革命中胜出而有自己的品牌呢?我们在此猜想一下。
美国特斯拉应该会占据一席之地,因美国本来技术也在第一梯队,政治强势,加上背靠中国产业链成本较低,未来存活下来的概率很大。

特斯拉
中国预计有5-6家智能汽车厂家,车型大概率会不断减少到40个左右,一个大厂有5-8个子车型覆盖各场景和价位的用户需求,否则成本太高,无法集中精力转型和更新换代,很有可能被快速甩开而淘汰出局,比亚迪为什么在电动车领域一骑绝尘,只是因为他们的技术很厉害吗?更因为比亚迪最早完全停止燃油车生产销售,用最快速度和最集中精力和资源转向新能源,因此在国家大方向引导下,也获利最多。

问界M9
但是我们无法预计哪些厂家能活下来,因为汽车产业国企众多,涉及千万人就业,国家布局一定会非常慎重和专业,有无可能公私合营?国营合并?私营兼并?同时还要考虑国际竞争力和保持快速发展。
韩国还会有智能驾驶汽车品牌吗?会有,但空间不大,虽然目前看韩国车企的全球销量还很高,占有率也很高,但是当技术革命到来之际,老品牌的溃缩是最快的,就和当年诺基亚手机一样,不知道为什么就没跟上时代而失败了,但是韩国还有那么多配套产业,所以在汽车配套这块还会有一席之地,但是也不多,看后续发展,因为中国的配套技术和质量以及成本优势会更明显,只要他不胡来,中国应该还会给他们留一点机会。

韩国现代
日本的材料技术还是有很多优势,在氢能源车方面有很多技术积累,因此在未来智能化时代,日本应该还会有2-3个品牌,但是技术上最多是第二梯队,之前日本企业买了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回去拆了个稀巴烂专门研究,会不会再买个智能汽车继续研究?智能汽车可就不是拆了就能搞明白的,技术在芯片里,在软件系统里,在雷达上,不是短时间可以复制的,日本和德国的技术困境相同,不同的是德国和中国有更好的政治关系,在资源获取上和成本上就领先了日本,所以日本最多在第二梯队的中间。

日本丰田
欧洲德国法国等国家在汽车工业上有长期的积累,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落后了,没有独立的互联网软硬件生态,因此在电气化智能化时代和日本一样被甩开一大截。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也许短期在某个产业落后并不能看出对其他产业的影响,但是在一个技术革新的十字路口,产业太单一,没有对应的产业支撑,就会被快速甩开沦为路人。欧洲凭借自身的地理、工业沉淀和政治关系,应该可以保持2-3个企业的生存,但是估计最多在第二梯队的头部。

梅赛德斯奔驰
其他区域最可能出现新品牌的是中东,要钱有钱,要人口有人口,目前政局也趋于稳定,未来肯定会有发展汽车工业的冲动,因此在神秘力量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技术梯队也是有可能的,可能在第二梯队的末尾,也可能和中国企业合作建厂。
印度有自己的汽车工业,但是智能化方面还需继续发展,未来肯定有自己的品牌,但是很难在世界上有竞争力,是一个变数,也许可以凭借人力资源优势做到第二梯队头部。第一梯队都是那几个国家的范围,20年之内几乎不可能改变。

印度塔塔
总之,中美在第一梯队,欧日在第二梯队,其他就是其他了,类似互联网的格局,不同的是,这次中国一定要做技术革命的引导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2720233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原文转载: 原文出处: